时间:2024-10-19 19:17:02
中国绿色时报9月10日报道退耕还林工程在太仆寺旗实施让90%以上的农民受益。从靠天吃饭到改善生态、发展经济,太仆寺人从退耕还林工程中实现了新转机。太仆寺旗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处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水草丰美、鸟鸣兽逐之地。
由于人们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这片素有“紫菊花开香满衣,地椒生处乳羊肥”美誉的皇家牧场,失去昔日的雄姿与娇容。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全旗广大干部群众经过艰辛努力,完成退耕还林69.1万亩,全旗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期末的9.5%提高到目前的14.2%。
土地沙化、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效益显现,生活得到改善。太仆寺旗用实践证明,退耕还林是条带动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好途径。广泛宣传是成功基础。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黄沙起,无风也起尘”是太仆寺旗恶劣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退耕还林前,当地农牧民盲目开荒种田,使得土地水土流失、沙化严重。2001年,太仆寺旗党委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活动。
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明白纸等形式,到基层入村入社入户或田间地头大力宣传退耕还林工程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惠民政策,让农民朋友明白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贫困的主要根源,再也不能走那种“广种薄收、越垦越穷”的老路,受到农牧民的热烈欢迎。通过政策引导,广大农牧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坚定了退耕还林改变生态环境的信心。从2001年至2006年,全旗有5个乡(镇)、152个行政村,共12.3万人参与了退耕还林工程。全旗人均退耕面积3.5亩。
严格要求是成败关键。从2001年工程实施以来,太仆寺旗政府制定、印发验收方案和粮款兑现办法,并始终贯彻执行退耕还林工程“五不验收,五不兑现”政策。
即:不按作业设计实施项目的不予验收;造林后不按规定进行抚育管理的不予验收;乡镇工程档案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不予验收;项目区管护职责不清,幼树被牲畜啃食严重的不予验收;自查验收结果不公示或公示期间农民提出异议乡村解释不清的不予验收。在兑现钱粮过程中,太仆寺旗政府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督察组,对所有村的退耕还林公示兑现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发现未按规定公示、退耕还林证未发到户、兑现存在异议等情况,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暂停办理兑现手续。
经过多年实践,退耕村委会干部和村民对工程质量实行严格要求,政策兑现严格把关,年平均政策兑现率达98%以上,达到群众满意、干部放心。截至2008年底,全旗共享受国家政策补助资金41379万元。补植补造是成功保证。
在工程建设中,退耕户对栽植经济价值可观的树种积极性偏高,所以造林地块成活率也偏高,补植补造次数少。而对短期难见效益的纯生态公益林树种等造林的积极性却提不起来,造林地块成活率相应偏低,补植补造率相对增多。针对这一问题,太仆寺旗政府及时组织林业、生态等部门参与检查验收,发现不合格造林地块,立即通知乡(村)干部,尽快安排退耕户进行补植补造。
同时,利用国家种苗补助专项投资,为部分退耕户购买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优良树种,加大对农户预期受益较小的生态树种的补植补造。在广大退耕农户享受国家惠农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退耕还林工程将大批农牧民从种粮人变成了植树人,转变了过去农牧民“广种薄收”的传统耕作方式,改变了农牧民向农业耕作要“粮食”和“钞票”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农牧民的生态意识和市场竞争创新意识。
太仆寺人都说,退耕还林工程就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的“铁杆庄稼”。
本文来源:NG体育-www.lilihunjie.com